书名:交易员的自我修养5:中国顶交易员访谈实录
作者:曾宪锋
出版时间:2021年
作者简介:
曾宪锋,1995年市,历经数轮牛熊,亲历中国资本市场近三十年的发展,具有二十多年资本管理经验和丰富的二级市场投资经验,擅长前瞻性判断行业趋势并择机布局。2014年,创立广东和赢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迄今为止,发行并管理阳光私募产品13只。2019年,个人获得全国优秀私募经理称号,多只产品均获得私募排排网颁发的各类奖项。2020年,公司存续时间长的产品“和赢核心一期”获得Wind资讯颁发的“2020年度”五年期私募基金(股票市场中性)称号。
特别说明
本书访谈对象曾宪锋是一位极为资深的投资者,几乎完整亲历了中国资本市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曾总的投资风格,早已经从游资的“交易”阶段,迈入价值投资的资产管理阶段。但为了保持这套丛书的统一性,书名及书中一些内容仍旧沿用“交易”二字,这一点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前有所了解。这里仅摘录曾总在访谈中的几段话来作一说明:
其实我不喜欢“交易”这个概念,我更喜欢“投资”这个概念,你把它框在了“交易”,那也许就是失败的开始了。框架框的不是别人,最终框的是自己。比方说现在30块买了苹果,你设了一个框架苹果值70,这就为以后埋下了伏笔,你想着既然70是目标,那60就能走了,然后50也可以走了,最后没准45也走了;有的人30块钱买了,最后可能35块钱就走了,这还哪是赚钱的逻辑;有的人可能到了25块钱看着不对也走了。这个叫交易。巴菲特的成功主要不在交易,他的成功主要在投资。其实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讲,只有极少数的神话做交易能赚很多钱,我估计他只是阶段性地完成了而已,或者别人只看到他这个人交易很牛,本质不是这样的,别人对他有误解,真正能赚很多钱的不是在交易。
前10年的投资者比较喜欢交易这个概念,我希望我的团队在搭配选择方案时尽量学会用非交易的逻辑,交易吃苦而不得力,为什么我们要选一个又苦又不得力的方式,而不是选一个好的行业做投资安排?我们坐下,在优化数据之后出来,我们可以半年内都不看,之后再去总结,有时候天天看盘就不相信市场,也不相信自己。所以我希望我未来可以解决这点。
我一直说,投资是“略”和“术”,即战略和战术,交易是“术”这个阶段的一个细分,在战略面前战术是一个很白痴的东西,所以很多顶级的公募和私募不会很在乎他的买点和卖点,你怎么知道你的买点很厉害?你的数据也好,KDJ也好,那个只是支撑你下赌注的东西而已,短期买入可能有用处。但是你为什么在乎一个硬币里面的一个小部位?我们太在乎这一点,我们太贪了。大家也常说,不贪就不会死。我一直想要努力突破这一瓶颈。
目录
丛书出版说明
丛书序
特别说明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我的投资之路
第二部分 投资系统
第三部分 投资与生活
延伸阅读
《交易员的自我修养5曾宪锋pdf》在线试读:
第一部分 我的投资之路
20年前的食物链就是庄家和普通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它也没有全流通,庄家联合上市公司可能也就那么回事。这几年变化之后,我们的食物链就很高端了,从2个变成最少9个。
如果将牛市的行情比作一条龙,当第九层的人都觉得是牛市的时候,那是龙身摆尾已经到第九层了。就像这几年其实已经走了几年的牛市,为什么很多投资者还是觉得是熊市,因为他们在第九层,现在牛市走到第六、第七段,可能还没到第九,所以他们感觉不到,但等他们感觉到的时候,可能龙头就开始往下杀了,所以就觉得还没赚钱就开始亏钱了。未来普通投资者会非常非常艰难,通俗来讲是聪明钱和非聪明钱。你不了解链条的话就不知道对手盘在哪边,就不知道死在谁手下。
你读书时候学的是什么专业?
读的就是金融这一块,二十年之前算是科班出身,现在不一定是了。
毕业之后就直接开始做交易了吗?
其实我没有读完书就开始做交易了。我母亲是第一代股民,当时她是当地一个准上市公司的资深财务总监,所以家里对投资这一块就有一定的理解。一九九几年用收音机的时候,我一边背书一边听他们讨论,当时还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只是看见他们时而振奋时而低靡,我就慢慢开始关注这个事情。所以我因为家庭的原因,早在1993年左右就开始接触投资了,当时还在大学读书。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笔交易吗?
我记得第一笔交易是买了东北电气,一天涨了差不多两倍,所以印象特别深。那时候还比较辉煌,后来整个市场就有T+1的问题了。因为刚刚出来投资,都是哪个涨得疯就买哪个,初入市场的心态都是这样的。
大学毕业之后是直接就进这个圈子了,还是从事过别的职业?
直接就进这个圈子了。当时当地也有一些从香港过来的金融机构,广东这边也有比较前沿的金融知识,所以我当时直接就进了金融这一块。
当时个人已经开户进行交易了是吗?
对,还没读完书,刚18岁多一点就开户了。我的户头账号都是6位数的。
你本身是学金融的,除了本专业的东西之外,开始做交易之前有做过哪些准备吗?
我做交易之前其实和现在的普通投资者差不多,比较痴迷技术,技术面的东西看得比较多。那时候报纸、资料、外国一些顶级投资理念等,我就照葫芦画瓢去学了不少,经历了普通投资者最开始的那个状态。
当时比较得意的是,在大概1997年的时候通过技术面发掘了深科技,它后来成了当时继深发展之后最大的黑马。那时候可能也是运气好,整个技术面刚刚达到那个点,也乘着科技股的一个东风,因为题材刚刚出来。这就进一步令我对做投资更有信心,所以就一步一步走了下去。
能不能简单跟大家谈谈,你从毕业一直到自己成立私募那段时间的交易历程?
我这个历程可能比较特别。
我前九年是这样的,有三年时间比较喜欢研究技术面,痴迷KDJ、MACD、布林线等指标。虽然当时是读完了书,但是对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经济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太充分,这时候就比较痴迷技术面……
交易员的自我修养5曾宪锋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