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红忠,卢华
出版时间:2019年
内容提要:
本书从金融市场的范畴、功能和类型等基本概念出发,通过交易机制和市场有效性等市场机制角度认知金融市场,继而分别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权益类金融市场、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机构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金融机构与市场。
目录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机构概述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第一节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演变 1
一、资本市场 2
二、货币市场 4
三、外汇市场 6
四、衍生市场 7
第二节 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演变 8
一、商业银行 8
二、证券类金融机构 9
三、保险类金融机构 10
四、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11
第三节 金融体系与金融监管 13
一、市场主导型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法源与比较 13
二、中国金融体系与金融监管格局 14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功能 15
一、价格发现功能 15
二、风险管理功能 16
三、流动性提供功能 16
四、信息生产功能 17
五、交易成本节约功能 17
专栏 从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看中国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变迁 18
本章小结 19
重要概念 20
习题与思考 20
第二章 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 21
教学目的与要求 21
第一节 交易机制概述 21
一、交易机制的研究目的 21
二、交易机制的分类与比较 22
三、交易订单以及订单匹配原则 24
第二节 中国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简介 26
一、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机制 26
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机制 30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 31
四、外汇市场交易机制 33
五、金融期货市场交易机制 35
第三节 微观结构理论概述 38
一、存货理论 38
二、信息理论 39
第四节 交易机制的评价 41
一、流动性 41
二、透明度 42
三、交易成本 43
专栏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熔断机制 46
本章小结 47
重要概念 47
习题与思考 47
第三章 金融市场的效率 49
教学目的与要求 49
第一节 有效市场假说 49
一、有效市场的价格形成过程 50
二、弱式有效市场的检验 51
三、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事件研究 55
四、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非公开信息检验 56
第二节 有效市场假说与投资策略 56
一、支持主动投资策略的实证检验 57
二、否定主动投资策略的实证检验 57
第三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性前提 58
一、对理性定义的分析 58
二、理性的形成条件 59
三、对理性前提条件的质疑 59
四、对理性形成条件的质疑 60
金融市场与机构刘红忠pdf第四节 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 61
一、心理因素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62
二、心理因素对行为模式的影响 68
三、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71
专栏 事件研究法 71
本章小结 73
重要概念 74
习题与思考 74
第四章 货币市场 75
教学目的与要求 75
第一节 货币市场概述 75
一、货币市场的内涵 75
二、货币市场的运行特征 75
三、货币市场运行的基础理论 76
第二节 货币市场子市场与工具 78
一、同业拆借市场 78
二、回购市场 82
三、票据市场 87
第三节 货币市场运行 95
一、交易主体 95
二、货币市场的中介机构 97
三、交易价格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100
四、货币市场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 102
专栏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111
本章小结 112
重要概念 113
习题与思考 113
第五章 债券市场 1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14
第一节 债券市场概述 114
一、债券与债券市场的内涵 114
二、中国债券市场结构 116
三、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支持 117
四、债券市场风险揭示机制 119
五、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124
第二节 债券市场产品与发行机制 127
一、债券的发行审核机制 127
二、政府债券发行 128
三、金融债券发行 129
四、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发行 130
第三节 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机制 138
一、债券市场交易机制与结构 138
二、债券交易的价值分析 140
三、债券的报价 141
第四节 债券市场创新与发展 141
一、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 141
二、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146
三、中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 149
专栏 中国债市首现违约 151
本章小结 152
重要概念 153
习题与思考 153
第六章 股票市场 15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54
第一节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 154
一、主板市场 154
二、创业板市场 156
三、三板市场 157
四、四板市场 159
第二节 一级市场业务 159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159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 164
第三节 二级市场 167
一、交易系统 167
二、交易制度与流程 168
三、价格指数 171
专栏 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 174
本章小结 175
重要概念 176
习题与思考 176
第七章 期货市场 17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77
第一节 期货市场概述 177
一、期货市场的内涵 177
二、期货市场的交易 178
三、期货市场的组织机构 179
四、期货市场主要功能 181
五、期货市场的发展 183
第二节 期货市场主要交易品种 186
一、商品期货 187
二、金融期货 189
第三节 中国期货市场及其主要品种 194
一、郑州商品交易所 194
二、上海期货交易所 197
三、大连商品交易所 200
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202
第四节 期货市场定价理论和期货投资分析方法 204
一、期货市场定价理论 204
二、期货投资的分析方法 205
专栏 中国2015年“股灾”引发的关于现货与期货的孰是孰非问题? 206
本章小结 208
重要概念 209
习题与思考 209
第八章 期权市场及其他衍生品市场 2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210
第一节 期权市场概述 210
一、期权概念 210
二、期权与期货的区别 210
三、期权的分类 212
四、期权价格的构成要素 213
五、期权市场的发展 216
第二节 期权的定价理论与期权的交易策略 218
一、期权定价理论 218
二、期权投资策略 219
第三节 中国期权市场及产品 222
一、上证50ETF期权 222
二、大连豆粕期货期权 223
三、郑州白糖期权介绍 225
第四节 其他衍生品市场 226
一、外汇掉期 226
二、互换产品 227
三、权证市场 230
专栏 中国白糖期权上市一周年回顾与展望 232
本章小结 234
重要概念 235
习题与思考 235
第九章 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236
教学目的与要求 236
第一节 银行业概览 236
一、什么是银行 236
二、银行的存在逻辑及其理论解释 237
三、银行业的特殊性 238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239
一、负债业务 240
二、资产业务 241
三、其他业务 244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 249
一、银行经营绩效评估 249
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253
三、银行主要风险及其管理 256
四、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指标 265
第四节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转型与发展趋势 266
一、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 266
二、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与发展趋势 268
专栏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 270
本章小结 270
重要概念 271
习题与思考 271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证券类金融机构 273
教学目的与要求 273
第一节 证券类金融机构概述 273
一、证券类金融机构的分类 273
二、证券类金融机构的功能 276
第二节 投资银行 277
一、投资银行概述 277
二、我国投资银行现状分析 281
三、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285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 286
一、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286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89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特点 293
专栏 QFII制度 294
本章小结 295
重要概念 295
习题与思考 295
第十一章 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 296
教学目的与要求 296
第一节 全球保险市场概况 296
一、发达保险市场 297
二、新兴保险市场 299
第二节 保险公司的业务 301
一、寿险业务的主要类型 302
二、非寿险业务的主要类型 303
第三节 我国保险公司运行状况 306
一、人身保险公司 307
二、财产保险公司 309
三、保险资金运用 310
第四节 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 312
一、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介绍 312
二、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介绍 316
专栏 偿二代下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剖析 325
本章小结 328
重要概念 329
习题与思考 329
第十二章 其他金融机构 330
教学目的与要求 330
第一节 期货经纪机构 330
一、期货经纪公司的定义 330
二、期货经纪公司的职能和组织结构 331
三、期货经纪公司的设立条件 332
四、中国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333
第二节 信托公司 337
一、信托的内涵 337
二、信托的构成要素 338
三、信托公司的设立与经营 339
四、中国信托业的发展 340
专栏 中国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收入结构分析 344
本章小结 346
重要概念 346
习题与思考 346
第十三章 金融市场监管 347
教学目的与要求 347
第一节 中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 347
一、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概述 347
二、中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演进 349
三、中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内容 350
第二节 金融监管模式 352
一、金融监管的内涵 352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352
三、金融监管的原则 353
四、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 354
五、功能监管的探索框架 355
六、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358
第三节 宏观审慎管理 361
一、宏观审慎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362
二、宏观审慎政策的机构安排 362
三、宏观审慎政策操作 362
四、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三种主要组织结构模式 363
五、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进展 363
六、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实践 365
专栏 我国资管业务发展及其监管挑战 367
本章小结 367
重要概念 368
习题与思考 368
参考文献 369
金融市场与机构刘红忠pdf下载